驚弓之鳥文言文(驚弓之鳥文言文及翻譯)
很多朋友想了解關於古文的一些資料信息,下麵是(揚升資訊www.balincan8.com)小編整理的與古文相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,一起來看看吧。很多朋友想了解關於驚弓之鳥的一些資料信息,下麵是(揚升資訊www.balincan8.com)小編整理的與驚弓之鳥相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,一起來看看吧。
《語文課程標準》指出:“學生應吸收古今中外優秀文化,提高思想文化修養,促進自身精神成長。”為落實課標要求和順應社會發展,部編教材編寫者已經將小古文的學習前置。例如,在部編教材三年級上冊已經出現小古文《司馬光》,三年級下冊出現《守株待兔》。據教材編寫者介紹,整套部編教材將選取大量小古文,以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。
小古文內容簡潔,經常會省略主語、賓語、謂語等情況;句式多變,有倒裝句、被動句等,和白話文有很大的區別。在小學階段,朗讀是學習小古文的重要方法。那麽,小古文該如何朗讀,下麵進行交流和探討。
一、怎樣朗讀小古文?
1.讀準字音
朗讀者拿到一篇小古文,首先把文章讀正確,特別要注意字詞語音的變化,很多小古文的字詞是不能按照現代漢語來朗讀。小古文中有大量的通假字、破讀字、古音字、生僻字等。朗讀者要結合具體語境來分析讀準字音。所謂“破讀”指的是改變字音來表示詞和詞義。如,“陳勝王”中‘王’,就不能讀二聲,要破讀為四聲,讀w㠮g,動詞,意思是為王、稱王的意思。還有一些通假字的讀音也是不同,如“屬予作文以記之”中“屬”讀zh甯“囑”,意思是囑托、囑咐的意思。還有小古文中的虛詞一般是沒有意義,在句子中起到順承、轉折等作用,因此小古文中的虛詞都是輕讀。
2.讀順句子
讀順,即句子朗讀有正確地停頓。這裏的停頓,不是指標點符號間的停頓或者句末的停頓,而是一個較長句子或者需要強調的內容在朗讀中的停頓。停頓的不同,句子的意思也會不同,所以朗讀者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,細細品味,反複斟酌,推敲長句子中哪一個詞和哪一個詞要一起讀,或者不能連在一起讀才符合句意。例如,部編語文三年級上冊《司馬光》的斷句:群兒/戲於庭,一兒/登甕,足跌/沒/水中,眾/皆棄去,光/持石/擊甕/破之,水迸,兒/得活。 停頓準確了,內容理解上便不會產生歧義,朗讀者自然也就理解了文意。
3.讀而不說
在欣賞小古文朗讀作品時,聽者有時會思考為什麽有的詞句輕重緩急,有的語調上揚,有的音韻鏗鏘,朗讀者往往會說“隻可意會不可言傳”。因為隻有反複朗讀,反複推敲、仔細琢磨才能用心體會。但是有一點可以確定,在朗讀小古文時不能和白話文那樣進行朗讀,首先要注意詞語的主次關係在朗讀時不宜分得太清楚;其次詞語和詞語之間或者字與字之間有所延長,按照張頌老師的說法就是“拓開語詞”。比如,一些助詞要適當的延長,“夫、也、焉、耳、乎”等都是常見的助詞,在白話文中相當於“了、呢、嗎”等意思,朗讀時不能像白話文朗讀,應適當延長音節。最後要注意小古文朗讀的音韻美。比如範仲淹的《嶽陽樓記》節選:
若夫霪雨霏霏,連月不開,陰風怒號,濁浪排空;日星隱曜,山嶽潛形;商旅不行,檣傾楫摧;薄暮冥冥,虎嘯猿啼。登斯樓也,則有去國懷鄉,憂讒畏譏,滿目蕭然,感極而悲者矣。
至若春和景明,波瀾不驚,上下天光,一碧萬頃;沙鷗翔集,錦鱗遊泳;岸芷汀蘭,鬱鬱青青。而或長煙一空,皓月千裏,浮光躍金,靜影沉璧,漁歌互答,此樂何極!登斯樓也,則有心曠神怡,寵辱偕忘,把酒臨風,其喜洋洋者矣。
小古文中很多語句對仗工整,音韻鏗鏘,朗朗上口,在朗讀時也不能忽視,把握古文的節奏,讀出其中的音韻美。
4.讀出感情
朗讀者要切身體會作者的處境,將作者要表達的情感通過有聲語言準確地傳達給聽眾。下麵以《司馬光》為例:
群兒/戲於庭,一兒/登甕,足跌/沒/水中,眾/皆棄去,光/持石/擊甕/破之,水迸,兒/得活。
第一句“群兒戲於庭”,一群小朋友在庭院中嬉戲玩耍,是一個快樂的場景,朗讀者在朗讀時也要融入快樂的元素。但是,在朗讀“一兒登甕,足跌沒水中”時,情感、語速、語調都要發生變化。一位小朋友在甕上玩耍,一不小心跌入了裝滿水的甕中,而且整個人都淹沒在水中,情況非常緊急。
在朗讀時,語速加快,讀出意外和緊張之情。“眾皆棄去”,其他小朋友都嚇得逃跑了,在朗讀時更要讀出著急的語氣。就在關鍵時刻,“光持石擊甕破之”,司馬光拿起石頭砸破了甕,甕中的水都流了出來,這一句也是此文的高潮處,要讀出司馬光的勇敢和機智。結果是“兒得活”,朗讀時放慢語速,讓人長舒一口氣,不幸中的萬幸,小孩最終得救了。
在朗讀過程中,情感可謂是一波三折,朗讀者要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,想象自己處於那樣的環境中,這樣才能更加自然地流露出作者的感情。
二、小古文朗讀篇目推薦
低段
《蓑翁對韻》《聲律啟蒙》《學記》《增廣賢文》《幼學瓊林》
《菊》《荷 》《日月星》《龜兔競走》《蘆花》《孔融讓梨》《雨》《雪》
中段
《貓捕魚》《貓鬥》《狐假虎威》《盤古開天地》《南轅北轍》《驚弓之鳥》《共工觸山》《鴉狐》《自相矛盾》《大禹治水》《豺烹羊》《推敲》《鄭人買履》《鵬程萬裏》《守株待兔》
高段
《秋》《狐與葡萄》《楊氏之子》《晏子使楚》《舍本逐末》《大公無私》《鹿照水》《詠雪》《刻舟求劍》《愚人食鹽》
書讀百遍,其義自見。反複朗讀,自古以來就是學習古文的主要途徑。文字是一串串沉睡的符號,唯有朗讀才能賦予他們生機與活力,唯有朗讀中,才能近距離感受中華文字的魅力以及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。
本文到此結束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。
评论列表